不斷漲價的鐵礦石形成的成本壓力已經開始體現在我國鋼企的盈利情況中了。據中鋼協的統計數據,今年前4月國內77家大中型鋼企實現利潤339億元,但銷售利潤率僅有3.6%。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隨著鋼價的下滑和成本的上升,部分鋼企將重陷虧損。但這沒有讓國際礦商的“胃口”變小:據外媒消息,三大礦商將要求鐵礦石繼續漲價,幅度30%-35%。
國內鋼企盈利狀況堪憂
和去年同期虧損41億元相比,今年前4月納入中鋼協統計的國內77家大中型鋼企339億元的利潤尚算不錯。但行業銷售利潤低至3.6%,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的現象則揭露出我國鋼鐵業盈利能力偏弱的隱憂。
據中鋼協監測到的數據,今年前4月進口鐵礦石的到岸均價同比增長26.1%,但同期大中型鋼企納入生產成本的框架僅增長15.7%。羅冰生認為,這說明前期鋼企生產實際耗用的主要以去年的低價庫存原料為主。而在這部分原料耗盡之后,鋼企則不得不使用今年進口的高價礦,這將使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鋼鐵產能明顯過剩,鋼價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近期鋼企紛紛下調鋼鐵出廠價格,下調幅度從每噸50元至每噸300元不等。而在房地產業受到抑制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對鋼鐵需求的拉動作用將明顯減弱,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鋼價也難以大幅走強。
協議價已接近現貨價
據外媒報道,三大礦商目前謀求將今年三季度鐵礦石的價格再向上提升30%-35%。如巴西當地有消息稱,淡水河谷計劃從今年7月開始將鐵礦石價格提高至每噸145美元。而這和目前的現貨價格已經十分接近了。
據了解,目前鐵礦石現貨價已經從此前超過每噸170美元的高位大幅度回調,如65.5%品位的印度粉礦已經跌破每噸150美元,現在大約每噸140多美元。
由此可見,三巨頭此前不遺余力強行推動的季度定價模式,確實使鐵礦石的協議價格和現貨市場價格更為貼近,三巨頭也得以充分享受漲價帶來的巨額利潤。
面對國際礦商的強勢態度,我國鋼鐵行業也在竭力爭取屬于自己的話語權。今年5月初國務院便表示,要在今年淘汰煉鐵產能2500萬噸、煉鋼600萬噸;另據工信部2010年至2011年共需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億噸的規劃,明年落后煉鐵產能要淘汰7000萬噸,未來力度還將繼續加大。
此外,近期華北地區有19家鋼企安排了檢修計劃,這相當于變相的減產。